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人間家畜牧場奶牛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人間家畜牧場奶牛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擠奶的牛和乳制品的生產,在我國有久的歷史,遠比外國為早,起碼在2000多年前已載入《禮記》和《周禮》等古書中。
到秦漢時代,連馬奶和奶酒也成了高級的飲品。
北魏的中國古代農學家賈思勰《齊民要術》第五卷里還詳細介紹了乳牛飼養,擠牛奶以及制造各種乳酪產品的方法。
從唐、宋的本草經一直到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,都把牛奶及其乳制品當作滋補的食品。
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指出:“奶汁主治補五臟,令人肥白悅澤、益氣、治瘦翠、悅皮膚、潤毛發。”
并著有《服乳歌》一首:“仙家酒,仙家酒,兩個壺蘆盛一斗;五真醍醐,不離人間處處有。
丹田若是干涸時,咽下重樓潤枯朽;清晨能飲一升余,返老還童天地久。”
又如唐朝太仆寺當時所屬的典牧署,是專管酥酪的部門,而且設有主酪74人。 由此可見,牛奶供應之大和制造乳產品的規模了。
宋朝設有孳牧所,有奶牛多達650頭。
最早記述我國古代奶粉的,是意大利人馬可?波羅。
他在游記中曾描述過我國元代蒙古騎兵攜帶的一種食品奶粉:當時元代騎兵遠征亞、非、歐時,每個騎兵的馬背上都有一個皮袋,用來放奶粉和水。
行軍途中,戰馬奔馳,袋內奶粉和水被攪拌成一種耐饑解渴的美味飲料。
奶牛是乳用品種的黃牛,經過高度選育繁殖的優良品種,我國的奶牛主要以黑白花奶牛為主,從1980年山東省畜牧局牛羊養殖基地開始引進此品種,此品種適應性強、分布范圍廣、產奶量高、耐粗飼。黑白花奶牛也叫中國荷斯坦奶牛,中國荷斯坦奶牛有一百多年的歷史,其育種過程非常復雜。總之,它是由純種荷蘭牛與本地母牛的高代雜交種,經長期選育而成。
牛奶營養全面,是適合長期飲用的飲品,也是現代乳品工業的重要原料。
奶牛頭部輪廓清晰,略長。頸薄有皺褶。皮薄,毛細短,皮下脂肪少,全身結構勻稱,細致緊湊,棱角清晰。后軀較前軀發達,乳房龐大,重可達11~28千克,乳靜脈明顯。耐熱性較差,對飼養管理要求較高。世界上奶牛品種近百個,其中最著名的有黑白花牛、娟姍牛、更賽牛、愛爾夏牛等。18世紀末19世紀初中國開始引入西方專門化奶牛品種。經用黑白花牛與中國黃牛雜交,并對其后代進行長期選育,已培育出中國黑白花奶牛品種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人間家畜牧場奶牛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人間家畜牧場奶牛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